關於做筆記,一個是坐計程車時沒紙沒筆,可以抽出口紅寫在車窗上,再「拍照存證」的偏執狂;一個是把女友腦袋當成儲存記憶體,靈光乍現就傳手機簡訊給她,以至於最後被女友抱怨「靈感關鍵字」數量遠超過「我愛你」的狂熱份子。
素未謀面的兩人首度在《Cheers》雜誌同台演出,因為這個話題,完全不必暖身醞釀,只能用8個字形容:「高潮迭起,爆笑連連」。
Q:對於「做筆記」,最瘋狂到什麼程度?
李欣頻(以下簡稱李):瘋狂到我帶的紙寫完了,會寫隔壁人的手,然後請他不要洗手。有次在計程車上想到,就拿出口紅在車窗上寫,寫完拍照再把它擦掉。
我睡覺的時候更麻煩,旁邊一定要有一疊紙跟筆。筆一定要兩支,因為怕沒有水。睡覺前靈感最多,一定要把關鍵字寫完。醒來也會先跳起來把夢到的東西寫下來。我連浴室都有放,洗澡洗到一半,旁邊就有筆跟紙。
九把刀(以下簡稱九):妳作夢醒來寫的東西,後來看會不會覺得自己在亂寫?
李:很有邏輯耶。
九:像我剛作夢立刻起來,拿到筆的瞬間常常已經有點忘記了,坐在床上回想夢境,確定寫下來以後可以改變世界,再非常有自信地回去繼續睡。但醒來以後看,常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可能是我的夢沒有那麼好,夢本身是爛的,卻誤以為是好的(大笑)。
李:可能因為我的夢有觸覺,還有感覺。我會用倒敘法,從我醒來的那個畫面往前推,把整個故事倒著寫。我光是睡覺醒來做的筆記就這麼一大箱(用手比了一下)。
九:不會丟掉也不會定期清理?
李:不會,我就算寫完也不會丟,拿個垃圾袋一包,寫「夢」,就把它放在儲藏室。
筆記vs.管理
Q:為什麼「寫下來」這個動作這麼重要?
李:因為我腦袋沒辦法記太多東西,寫下來就可以把它忘掉,然後再放新的。有點像電腦,資料太多會跑不動,記憶體變小,速度變慢,所以要定期移到光碟。我一般來說不會記得昨天以前發生的事。
九:講靈感跟記錄,通常我都會勝利,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比我更勤勞。
我去演講,常會用最後15分鐘說明我怎麼整理靈感。這時我會開電腦展示裡面的靈感資料庫,講完後,底下的人會覺得看不到我的車尾燈,因為太勤勞了。不過我發現,你比我更偏執。
會做這些都因為有種焦慮。像我寫小說,要把曾經記下的片段或想出來的好台詞串起來,豐富劇情。所以我必須常常回顧寫下的東西,讓它膨脹,甚至把好幾個靈感湊成一個故事,很怕不趕快記下來就失去。
李:(點頭)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錯記一百也不能放過一個。
九:我覺得最辛苦的,是捕捉到後,回來怎麼分門別類。
我電腦裡有很多還沒分類的照片,就放在一個叫「靈感照片」的資料夾。但照理應該要再各放到「奇幻」或「經典名言」等等之類的資料夾才對。
李:我的folder都已經建好了,所以東西一來就直接丟進去。我的書架也是,書一來就放進去,即便我還沒有時間看。所以我的書是一定不會借人的。
九:有些書需要比較工具性閱讀的時候,像我寫偵探小說,看李昌鈺的《破案實錄》,就會用黑色麥克筆直接畫,折書頁,用破壞書的方法閱讀它。我沒辦法捐出我真正看過的書,因為就像還沒洗過、被顏料潑過的二手衣。
Q:當下寫的東西真的不容易有脈絡可循,到底怎麼做才能管理這些線索?
李:比方我現在要寫8本書,我就有8個箱子,我的筆記本也分別會有8個類別。
當我決定要寫那本書時,我就把關於它的所有東西放在桌上,所以我有個很大的桌子。
現在我在寫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至少牽涉到150個人,所以我每天記錄今天遇到什麼人,讓我想起過去發生什麼事,把關鍵字記下來,打進word檔,再放進「前世今生」的folder裡。
對我來講,靈感已經不是「坐著想事情」,以前我們可能需要大量讀書、看電影,現在不用,只要確定身邊有筆跟紙,然後把它們串起來就好。
九:(把Mac電腦打開,指著螢幕桌面上的資料夾)這是「腦波」,這是「印度神祕怪物」,都是還沒有整理的。我現在寫的小說,是大概3年前的靈感,我正在跟3年前的我對話。本來像是電影大綱,5千多字,慢慢對話對到2萬多字。
像這個「零時月台的靈感集錦」,零時月台是個時間靜止的月台,裡面很多是不同階段放進去的,每個時間點都不一樣。等有天我要實踐它,它就會開始膨脹變大。
我很喜歡看漫畫,看到一些漂亮對白就拍下來。我想要有本書的封面字像這樣,就把書的封皮拍下來。要寫犯罪小說所需要的科學知識是最多的,所以我有非常大量的資料是關於一個人要怎樣把另外一個人殺掉。像這張照片是蟒蛇吞了一隻鱷魚,這是動物之間的戰鬥力排行榜。
筆記vs.靈感
Q:到底是先喜歡記錄才開始創作,還是為了創作來記錄?
李:都是。像我這本《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寫了9萬字,但我是從100萬字的紀錄中一直縮減。
九:我倒是因為要創作才開始記錄。我希望記下來的東西跟將來的我發生關係。
李:我是因為自己很喜歡收集東西,所以加深這種「病態」的行為。
九:有時候會不知道當初為什麼這樣寫。有些句子只有一句話,比如說,我看完《死亡筆記本》後,就想到可以有一本叫「大便筆記本」,寫字在上面會當場大便出來。
「如果怎樣……會怎樣」,是我經常使用的想像方式。「如果……」這句話像靈感,「會怎樣……」像故事,如果很難得到「如果怎樣……」,這種人大概不適合創作。
創作者會大量得到第1句「如果,這個世界發生什麼改變,接下來會怎樣……」,我們不缺第1句,但永遠在做第2句,把提示變成小說的結構。
寫完第1句後變成故事的標題,接下來想到什麼再進去找,蘋果電腦可以迅速找到裡面文件相關的關鍵字。我常會猜自己的關鍵字,印象中曾寫過什麼,卻完全忘記,就一直猜,一直輸入,看出現什麼,滿好玩的。
Q:要「樂此不疲」,找到樂趣也很重要?
九:每次整理靈感都會有種興奮的感覺。我覺得「勤勞的人最可怕」,勤勞的人可以確定永遠有東西寫。
你看過《海賊王》嗎?假設現在去尋找海怪,兩點最重要,第1,你要常出海,不出海就只能看海怪的圖片。
第2,你要相信自己可以看到海怪。遠遠看到海裡冒出黑黑的東西,別人都說那是鯨魚,你要說:「不,那是海怪。」把船開過去。
你要經常讓自己保持在跟靈感可以接觸的距離,你要相信自己可以遇到它,擦肩而過的時候把它逮住。
其實收集資料時,很少是因為現在要寫什麼故事,專門收集它,這樣很慢。像我前一陣子研究死刑,要知道美國哪些州使用電椅,哪些州用毒針。我寫到一半才發現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工具性地用Google搜尋,光收集資料就耗損兩、三個小時,很不划算。
我相信,在我分門別類的這些東西裡,有一半勢必成為垃圾,或只是當作我想到一個真正有用東西的觸媒。可是大量收集,偶爾回顧,等到你要使用時就不是工具性地使用,而是寫作的「素養」。
李:我有個書櫃是「酷刑博物館」,古今中外所有跟酷刑有關的書都收集在裡面。我從收集的東西裡去探究自己,自己在無意識地喜歡某些東西時,都是有意義的。
你剛說有一半可能是垃圾,但最後你會發現都是有意義的,否則你不會去把它捉起來。可能你年紀要稍微大一點,才會知道為什麼。
筆記vs.個性
Q:有沒有很特別的「做筆記」經驗?
九:我得到一個對我來講是「五星級」靈感的時候,我會很焦慮別人也知道。而且我會以為只要我講了一個關鍵句子被別的作家聽到,他就馬上知道這個故事的長相。
比如《少林寺第八銅人》,這是我的一本書書名,可是沒寫出來之前,我嚴重懷疑另一個作家聽到就知道可以寫什麼。如果有一個人是十八銅人其中之一,他的人生到底算什麼?是每天早上醒來就漆金漆,衝去報到讓人破關嗎?小說以這樣的觀點出發,一定很有趣。
我的寫作計劃都是一定的,預計一年後才能寫這故事。於是我找了一個很要好的網友出來,我說我現在要在你身上存一個故事的點子,如果未來有人也寫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你就是這個故事的證人。也許有人懷疑我們串通好,但沒有關係,世界上只要有一個人相信我就可以了。
一年後,我就寫了這個故事去比賽。
Q:如果要發明一項跟你最速配的記錄工具,它會有什麼樣的外型跟功能?
李:腦袋所跑過的思想,只要接個傳輸線,或加個USB孔,就全部出現在電腦上面。因為每個東西都有關鍵字,還要能關鍵字搜尋。我們的腦袋不會一次只想一件事,它還要自己會分類。
九:以前手機還不能拍照時,我會傳簡訊給我的女朋友,她就有我的靈感,我有簡訊備份。但久了相處就有問題,因為我傳給她的靈感一大堆,超過「我愛你」這3個字。
沒有什麼比得過筆跟紙,因為它是一種很寬闊的記錄方法。所以我在想應該是薄薄的、電子式的一張紙,可以按上頁、下頁,而且最重要的是,寫出來的東西別人看不太懂,靈感不是給別人看的,是自己看的。
Q:假如從此不准讓你做筆記你會怎麼樣?
李:那就不要活了。沒辦法活下去,因為不知道怎麼辦。
九:不要為這種事情死掉啦!
李:有時候睡覺睡到一半,很想起來寫東西,捨不得睡又懶得起來,就會一直重複說關鍵字,常常覺得受不了了,還是起來把它寫下來。
如果想記下來,卻沒辦法記下來而忘記,那種痛苦的程度遠遠大於掉了香奈兒的包包或一部名車。掉了一個靈感是很致命的,會很沮喪,我會叫大家都不要跟我講話,我一定要把它想出來。
九:如果不記靈感呢,不記靈感呢……(表情痛苦)對我來講會非常具有挑戰性(加重語氣),你告訴我現在做一條寶石項鍊,要重新去山裡面現挖、現鑽,是一件相當……相當……沒效率的事。沒有辦法記錄靈感還是會創作啦,但,這就很變態。
Q:最後可不可以造個句:筆記之於創作或靈感等於什麼?
九:你看過《灌籃高手》嗎?櫻木花道說:「左手只是輔助。」
這是《灌籃高手》最後,櫻木花道站在籃下,雙手伸開投球講的話。右手投球出去是寫作,左手記錄靈感就像個支撐,因為我可以把100句「如果怎樣」交給100個人,但大家寫出來都不會一樣。
李:我覺得是命根子吧。如果要讓創作欲勃起,一定要有筆記,因為你要一些前戲跟刺激。
九:那創作的天才就等於是強暴犯了,他們不需要前戲(大笑)。
http://goo.gl/c9XXk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