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經常可見工作認真、整天忙碌,但成果不彰的工作者。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指出,最根本的原因出在「搞錯了方向」。就像從台北開車去高雄,為了趕時間只顧著埋頭趕路,卻將車開往宜蘭,最終只是事倍功半。

為協助工作者拾回心中的羅盤(目標),柯維以「重要性」與「急迫性」為軸線,畫出「時間管理矩陣」(參見【圖表】):「重要性」指的是真正有助於達成人生目標,讓生命更豐富、更有意義的事,多半都不是那麼迫在眉梢,例如長期規畫;「急迫性」則是指迫在眼前的急事,多半具有瑣碎、耗時等特質,例如,要在期限內完成的急事。

雖然「重要性」與「急迫性」都與時間有關,但柯維認為,只有「重要性」才能用來衡量時間與生命;反之,陷入急迫性偏執的工作者,則因為無法思索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為何,只好以忙碌填補空虛(第Ⅰ、Ⅲ象限),或是選擇逃避浪費生命(第Ⅳ象限)。

「要事第一」是唯一的解藥。柯維強調,要想扭轉急迫性偏執的人生,便得自問:「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意義何在?」「你希望成為什麼或完成什麼?」對這些問題有了清楚的答案後,人生的目標、抉擇與時間安排才能徹底改變。

為落實這個目標,柯維以「要事第一」為原則,設計「一周計畫表」,從整體角度思索一周的生活與工作,依據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擬訂當周最重要的事,並排入計畫表中,確保在每一天的行程中,優先做好人生最重要的事,排除不重要、急迫的事所造成的干擾。

如何擬訂一周計畫表?

柯維指出,規畫一周計畫表時可依循以下6步驟,落實優先處理「重要/不急迫」(第Ⅱ象限)的事。

1.與使命連結:

自問「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四件事、思考長期目標後,再寫下答案,做為個人信念或使命。

2.認清角色:

生活是工作與家庭各種角色的串連,只有清楚認識各角色間的關係,才能取得平衡。確認使命後,在周計畫表「角色」欄中寫下你所扮演的各種角色,例如父親、家長會會長、業務主任。

3.設定目標:

思索在這一周扮演每一種角色時,做哪件最重要的事(要事第一)能產生最大的效果?例如,扮演父親角色時,盡量安排時間與孩子相處,或是扮演業務主任時,以做好工作上的長期規畫為主,這些「重要/不急迫」的目標,才是最要緊的事。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是一個崇尚高效工作的人,對檢核表(check list)肯定不陌生,它可以幫助你把瑣碎的工作內容記錄下來,再逐項完成。不過,除了例行性的業務,你也應該把「職涯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項目,列入每天要做的檢核表。

該怎麼做?美國職涯輔導網站CareerHMO.com的CEO J.T. O’Donnell,在社群網站Linkedin上分享了從來沒告訴過別人的工作秘訣,就是每天必做這10件事,提醒自己天天累積產業知識、人脈關係和自我反省:

  1. 讀一些和產業有關的資訊。
  2. 讀一些和業務發展有關的資訊。
  3. 發e-mail給兩位舊同事,保持連絡。
  4. 清空所有客戶寄來的e-mail。
  5. 了解每位團隊成員的工作進度。
  6. 與每位員工都做一些簡短、與工作無關的交談。
  7. 回顧公司前3大目標,讓自己聚焦幫助公司成長。
  8. 確定並執行一項工作任務,協助自己往這3大目標前進。
  9. 在我的社群媒體發布5則有價值的訊息。
  10. 花一分鐘想想,自己已經擁有什麼,已經走了多遠。

J.T. O’Donnell說,這個清單可能會更長,但這10件事是他篩選過後、每天堅持要做到的,多年下來證明,它們是幫助職業生涯和業務成長的最佳途徑。當然,你也可以學著自己列下每天必做的10件事,讓自己都能累積資源,有所成長。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41340?utm_source=dailyedm&utm_medium=content&utm_campaign=daily201503

20150618

 

網路通路:PChome博客來官網購物車

 

實體通路:金石堂、誠品(部分商品)、何嘉仁、九X九、台隆手創館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已經實踐了一段時間的「筆記改良格式」,我稱呼他「筆記的三層空間法」。

長期追蹤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我常常會思考如何修正自己之前的方法或觀念,尤其當一件事情實踐一段時間並遇到大小問題時,只有改變或調整自己的做法,才是增進效率的最有效方法,而這篇文章想分享的筆記改良格式,針對的就是「怎麼讓一則記錄筆記更加有效?」的問題來進行筆記格式的改良。

「記錄型」筆記像是我的文章草稿、工作上的企劃、任務的執行規劃,一般來說我們會習慣把收集到的資料、聽到的內容、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記錄下來,但是即使筆記內容看起來很豐富,然而正是因為陸續添加的內容太多太龐雜,最後這則筆記反而千頭萬緒,讓我自己找不到重點在哪裡?這時候,「應該怎麼寫筆記、做記錄」才能更容易理出頭緒呢?


  • 最簡單但很有效的筆記三層空間:


於是我便開始思考,怎麼樣從最基本的「筆記格式」來改造筆記的使用效率,但是我又覺得這個筆記格式不應該太複雜,如果格式太複雜,變成我們要花很多心思與時間去畫出漂亮專業的格式,那樣會讓格式反客為主,我反而沒有辦法專注在思考動腦這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日本「MORATAME問卷網」調查結果顯示,寫日記(或部落格)、減重、記帳、節約、運動、時間管理等,是最難持之以恆的前幾名。一般人以為,這和意志力薄弱有關,不過,日本行為科學管理首席權威石田淳認為,持之以恆和一個人意志力強不強、有沒有耐心完全無關,只要有心,誰都做得到。石田建議,重點只有二個:

【1.增加某項行為】犒賞自己,製造容易行動的客觀環境。

【2.減少某項行為】消除阻礙,就容易達成目標。

像是學英文,如果能夠連續14天達成設定目標,就準備一個小禮物犒賞自己,製造容易行動的客觀環境。另一方面,如果知道自己讀英文時經常一不小心就偷看漫畫,就把漫畫藏在距離書桌很遠的地方以消除阻礙,就能容易達成目標。

《別再笑我缺乏意志力!:行為科學幫你輕鬆戰勝三分鐘熱度》一書作者劍持真代是三分鐘熱度的代表,是個成天被編輯催稿的漫畫家。寫日記寫著寫著變成周記、月記,甚至是年記。減重也愈減愈肥、日常生活上的記帳、節約與運動全都虎頭蛇尾、無疾而終。直到一天,在編輯永井肇的建議下,她拜訪行為科學專家石田淳,傳授「持續下去」的技巧,重點是:

1.目標不要訂太高

如果目標是讀英文,一天先從10分鐘開始,等到每天都能達到目標之後再延長時間。

2.找到支持自己做下去的「動力」

像是減重成功就能穿上低腰褲,讓自己的線條更美,不至於多出一坨肉溢在褲頭外。

3.無視「負面能量」

不能被懶惰、拖延或各種藉口打倒。如果自己開始找藉口時,像是「學英文有什麼用?」絕對不受這些藉口影響達成目標的決心。

應用這些技巧,輕輕鬆鬆就能發揮持續力。以下是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1】

目標:減重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書店可以看到很多以「筆記術」為特輯的雜誌或相關主題的書,

內容常見如下:「不需要一開始就整理筆記。」「總之,先寫下來就對了。」「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就可以了。」成為社會人士,比別人還努力地做筆記,卻沒有獲得任何成果。

為此而煩惱的人,心中可能有這樣的疑惑:「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是,這樣天真的想法相當危險。

 

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機會一睹外商顧問等有能力者的筆記樣貌,所以才會天真的以為筆記「沒有整理也沒關係」「總之,先寫下來就對了」。

其實,過去的我也是如此天真。20多歲時,我也因「不用整理,只要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就好」這種天真想法而落入陷阱中。

結果,圍繞在我身邊的是,充斥各種資訊、寫得滿滿的「肥胖筆記」跟堆積如山的文件。

避免做筆記的三大禁忌 

「捨棄」的相反詞是「肥胖」,而「捨棄筆記」的相反詞就是「肥胖筆記」。

肥胖指的是「代謝症候群」,這種症狀是因為身體儲存過多的皮下脂肪所造成,容易導致現代病。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有一堂課,專門教孩子思考「考試前,如何規劃念書時間」,你能想像是怎樣的畫面嗎?

在國中任教二十多年的牧語軒,退休後經常在校園舉辦親職與學習講座。過去她在擔任導師時,常利用班會時間,帶著全班練習製作自己的「考前念書計畫表」。

「絕對值得!」長期接觸青少年的她,每次一步步「出招」,帶著學生思考這樁「比考試更重要」的事情時,最喜歡觀察孩子的表情:只見一群半大不小的蘿蔔頭,臉上從閃過「那有什麼困難」的自信,到漸漸變成「嗯,加一加似乎得花不少時間」的警覺,最後轉而「糟糕,不知道能不能念完」的沉思。此時,她就感到欣慰:至少提供機會,讓孩子檢視自己的讀書方法。

首先,她會笑嘻嘻先破冰:「各位同學,快考試了,你們打算花多少時間準備呢?」

這時台下鐵定一陣喧鬧,有人說一星期,有人說三五天,也一定有學生信誓旦旦「只要半天就夠了」。「沒關係,就讓他先囂張一下,」牧語軒提醒,引導過程千萬別動氣,「一說教,就破功了!」

接著她拋出第二個問題:「你們每一科都考哪些範圍啊?」別小看這問題,班上有一半同學會為之語塞。牧語軒提醒家長,若小孩第一次就能清楚回答,「表示他思慮周密、有前瞻性,家長一定要大大稱讚一番,表示老師的交代,孩子都有記在心裡!」

若範圍都不清楚,家長也別碎碎唸,正好趁此機會教育。她建議,若孩子小,可透過聯絡簿,提醒他到學校記得問;或請他打電話問同學,「打電話也是很好的觀察點。」譬如孩子拿起電話,是想什麼問什麼,掛完電話又想起忘了問什麼,就再打一次?還是先盤點哪些資訊還不太確定,列出要問的事項,再打電話?若孩子是後者,同樣值得大大嘉許。

第三個問題通常會讓學生傻眼:「這次考試,你準備拿幾分?」孩子一定哀哀叫:「都還沒考,哪知道會幾分?」但牧語軒認為,「出社會工作都會有業績目標,難道孩子不該練習為自己訂目標嗎?」

如何準備,大有學問

她透過「自訂考試目標」方式,讓孩子學著審視「能力」與「目標」之間的落差,並思索是否需要調整一開始決定的「準備天數」。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中旬才出刊的1418期的商業周刊,推薦了一本當時即將上市的新書《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出乎人意料的,還以為在3C時代人手一台平板開會才叫做時代前鋒,其實從跨國企業麥肯錫、波士頓顧問、埃森哲,學術翹楚康乃爾大學,或是競爭激烈的日本東大京大生,平常使用的都是老叩叩「手寫」筆記,而且都是「方格筆記本」。

 

為什麼「筆尖思考」還是當道?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站長指出,從文字被發明以來,人類就用手抓著筆桿,在紙上(或地上)刻畫出腦中的迴響與內心的起伏。

事實上,在電子書與紙本書糾纏的這幾年內,早有人提出閱讀電子書似乎產生了記憶困境--因為隨著字體大小和載具的變化,同一句話未必同樣在書頁的右上角,人類自古以來以地理特點或星座方位來理解的空間概念,全部打亂。

因此,「視覺上易於閱讀」的筆記,就擁有很大的力量。筆記可謂是人的「第二個腦」。看一個人的筆記,就能了解他腦中的想法。而你此刻的筆記,就預示了自己的未來。錯誤的筆記方法,會使你離成功越來越遠。

從來沒有學校教你好好做筆記吧?

日本創意顧問社長高橋政史,任職於製造廠時,曾將一輛3公噸卡車的資料,精簡成4張半榻榻米的量!他在進入麥肯錫工作的一開始,就收到公司發的一本方格筆記本,上司並且跟他說:「不要一開始就面對電腦!」至今已經指導兩萬人筆記的高橋,指出使用方格筆記本的好處: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世界上有第一張紙開始,文明就得以留存和廣泛傳播。如今,不管是一份履歷、一封情書,一份重要的會務記錄,寶寶第一張畫作,或是腦力激盪的思考過程,我們都發現紙張的重要性。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 Paper Smart 善用紙張的話題,當你面對一張紙或手寫筆記本時,會萌生許多絕妙的想法,再借用這七個方法,一定能做出屬於自己風格的手寫筆記。

歸納筆記法

1. 依照時間線索歸納

無論是你的工作項目,還是在讀歷史的時候,都有非常明晰的時間線索。當你在回顧或溫習的時候,不妨拿出一張白紙,橫軸以時間為線,將主要的項目或知識點列出,這樣既方便記憶又一目瞭然。

2. 按邏輯順序歸納

聽完一次講座或是看完一本書,可以拿出筆記本將吸收的內容歸納一番。可以依照你自己的邏輯寫一次,也可以按照「課程大綱」或「目錄」的順序,再做一次概要整理。手寫的過程就是梳理和重整記憶的過程。

3. 順時針歸納

這裡介紹一個「Xmark 標記法」,可以在你的筆記本或紙張上畫出一個大大的 X 標記,從左邊的區域開始填寫,順時針旋轉。從左開始四個區域分別代表:

  • 左:日期和時間
  • 上:主題
  • 右:相關內容或關鍵詞
  • 下:資訊和補充材料

這樣在翻看筆記本的時候,可以掃一眼就能找到重點。

4. 圖像歸納

手寫筆記還有個優勢在於畫圖。想想看,你苦心琢磨出的菜譜,圖文並茂地紀錄下來不是更好嗎?既顯得生動,又容易理解。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桌上總是堆滿許多物品。」「不知道如何保存堆積如山的文件。」

乍看之下,這些煩惱雖與手帳扯不上邊,但其實只要善用手帳,就能輕鬆解決這些問題。現在,我們先從整理文件開始做起。

一份文件 要用六個不同時間整理

想要整理一份文件,最好安排六次的「整理時間」。或許有人會覺得「六次太多了!」不過,若是善用手帳,並不會造成太大負擔。記住以下六個時間點:(1)每天一次,(2)每周一次,(3)每月一次,(4)每三個月一次,(5)每半年一次,(6)每年一次。把「整理文件」當待辦事項,每天、每週、每月整理。

容易將文件積成一堆的人,恐怕從未規劃並利用「整理時間」,將所有文件確實整理過。

「上周用過的會議資料,應該還用得到,所以先保留起來。」

「前陣子剛結案的專案文件,暫時先留著吧!」

當你心中有這種想法,而將文件歸檔,結果卻愈堆愈多,最後才發現,過去一個月內,其實你都沒動過這些文件。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在手帳的上述六個時間點中,填入「整理文件」的待辦事項。接下來,我將一一解說為什麼要在這幾個時間點整理文件。

1)每天一次/每天下班前,將當天使用過而且仍需用到的文件,分類成已處理、待確認、進行中。尚未養成習慣前,還是得每天在周計畫表下班前的欄位中,畫上勾選方塊,並寫上「整理文件」來提醒自己。別光是想著「要整理」,而是必須「記在」手帳上,實際寫下來才能加強執行的動力。

2)每周一次/累積了一整周的文件,再分類成當下必須保存的資料,以及須處理掉的資料。可自行安排這個時間須在「每周星期○」進行,並記在月計畫表與周計畫表上,而且兩邊都要畫上勾選方塊。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就忘記了,讀書有什麼用!」「會念書也不一定比較會賺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自己就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槓桿閱讀術》作者本田直之提醒,讀書就像投資股票、不動產一樣,是有機會獲得報酬的,只要你能夠把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活用在商場上。他估算,讀書的槓桿效果高達100倍,一本1500日圓的書,將可以產生15萬日圓的利益。

《新‧知識生產術》作者勝間和代也把讀書視為投資,她認為,在資訊洪流中,對我們有幫助的頂多只有1%,但若能匯集起來,就能成為自己的內在資產,所以「淘金技術的熟練與否,應該會對淘金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差異。」

**與作者對話,積極發問與思考
**要嫻熟淘金的技術,也就是如何將資訊去蕪存菁,找出真正有用的1%,勝間和代建議的做法之一,就是將閱讀視為與作者的對話:在閱讀時,想像作者的背景和訴求,用積極的態度了解作者的想法並發問。

《讀書力》作者齋藤孝則描述,每次讀書時,他都覺得好像作者正面對他,透過書本向他說明自己的心血結晶。

不過,正因為是與作者「對話」,而不是在聽作者「演講」,所以閱讀者並不需要照單全收,也可以抱著唱反調的想法,一邊讀一邊標出贊成和反對的部分;或是設身處地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迅速記下想出的點子;又或者是寫下與作者對話後的心得,才能讓書發揮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畫線、折角、註記,把書用到殘破不堪
**一本保持乾淨的書的價值,就和它買回來的時候一樣;但是,一本經過畫線、折角、註記的書,就會變成專屬於讀者、獨一無二的書。讀別人畫過線的書很吃力,但自己留下痕跡的書讀起來卻格外親切,可能就是基於這個緣故。

本田直之主張,應該盡量把書用到殘破不堪。而且正因為每個人畫線註記的地方都不同,所以書對每個人的幫助也各異,才能成為個人的資產。

1.****畫線、註記:閱讀時,可以一邊畫下「贊成和反對記號」,在贊成處用自己的話解釋一次,反對處則寫下自己的論點;也可以畫下「了解和不懂記號」,在了解的地方反覆閱讀,不懂的地方再去查其他資料。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