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忠賢說,準備考試後期每天寫12小時的10年考古題,1科寫4題申論題,總共4科。一天一定要寫16題申論題,且每題控制在20分鐘內寫完,一整年下來應該寫了至少1400題,考古題疊起來比全套參考書還厚。為加強記憶,他用「心智圖法」背法條,且「每科都做了3套不同功能的筆記。」

柯忠賢說,初期看函授課程時,會先整理參考書目錄,規定自己一天一定要讀完一個章節。因為完全沒接觸過法律課程,一開始確實是有看沒有懂,第一遍不懂,就看第二遍,還不懂,再看第三遍。直到看懂、了解意思,才進入下一章。「一定要把當天進度讀完並完全理解,才能上床睡覺。」

至於筆記,柯忠賢說,因為自己記憶力差,所以每科都做了3套各有不同功能的筆記。第一套是「抄老師上課講課內容」,因為書本內容又臭又長又死板,老師上課說的話非常口語化,之後在閱讀時,會很快讀懂意思。而且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就代表是重點,「所以我基本上幾乎是老師說一句,我就寫一句。」

第2套筆記則開始簡化,用紅字開標題,藍字寫內容,而內容也絕對不超過一句話,寫的內容主要是看過第一版筆記後再縮減的內容,等於複習了兩次。

第3套筆記完全就是標題,整本筆記非常薄,大約10分鐘內就能快速看完一科。柯忠賢說,在考場上,看到很多考生拿著超厚的參考書,不停地翻頁再翻頁,「光他們翻頁時,我就複習完兩輪了。」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後段班辣妹應屆考上慶應大學的故事》等8部日本暢銷「學習、商管書」中,出現的各種讓頭腦變聰明的方法,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筆記上實踐!

【圖解範例版】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直接教你簡單幾個步驟,便能點石成金,你需要的僅僅是一本方格筆記本。

圖說明

只是沿著橫軸與縱軸的輔助線畫出方格,就變成具有聰明筆記法(架構)的筆記本。

稍微動動手加上思考的輔助線,記錄、推理、總結的邏輯變得清晰,這就是方格筆記的魅力。

圖說明

確定使用的架構(在學筆記的過程,你會越來越了解什麼狀況下,用什麼架構最清楚。)

以這個應用方法3為例,它是世界學力第一的「芬蘭式筆記法」,藉由橫線與直線劃分空間,左側圖解,右側輔以三分割的思考法。出自台灣並未出版的日本暢銷書《芬蘭式思考拓展你的思考能力》

圖說明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雷鋒網 配圖

在上週蘋果秋季發表會中,除了宣布與愛馬仕合作推出 Apple Watch,以及再次有所提升的 iPhone 6s,蘋果還推出了 iPad Pro,並邀請了 Adobe 在台上進行展示。在展示環節中,Adobe 展示了如何讓數位創作者能在平板上完成更多的事情,其中涉及了類似於 Adobe CC 等軟體進行創作發想。

使用 12.9 吋的 iPad Pro 進行設計創作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不過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有 64% 的設計師並不會用軟體來進行創作上的發想,他們通常用筆和紙。

這一數字是 Khoi Vinh 在今年夏天於調查中統計出來的,Vinh 是一名圖形和互動設計師,曾擔任紐約時報的設計總監,現在是 Adobe 的首席設計師。調查想瞭解,如今設計師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會使用什麼工具。

The Ultimate Designer

這項調查最初源於他個人的好奇心,他畢竟是一名設計師,工作就是開發工具。他將調查放到了個人社群媒體網路上,透過這種方式獲得調查反饋,共得到了 4,000 份反饋,主要來自美國,其他少量來自歐洲和其他地區。Khoi Vinh 也承認這項調查並非十分科學,但能夠反映出一些情況。

反饋資料顯示,放眼十年之前,Adobe 是這個領域中唯一的選擇,而現在初創企業和相關軟體方面的競爭對手已經無處不在。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來自獨立開發者專為設計師推出的工具越來越多,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活躍的領域。

Favorite Tools_leiphone0914

在 UX 設計方面(線框圖和介面設計),獨立軟體工具 Sketch 已經擊敗了 Adobe 的軟體。在項目管理上,相比於 Trello、Github、Basecamp 和 Evernote,Slack 也越來越流行。大部分調查參與者都表示,他們更喜歡使用 HTML / CSS 來進行原型設計。其中一項統計中的結果尤為突出:即使到了 2015 年,仍然有 64%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構思上主要的工具仍然是筆和紙。

What tools do you use for prohect management_leiphone0914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記的功能大致可分為2大類,一種是「記憶重要事物」,另一個則是「解決問題」。

學習上做的筆記,主要是為了「記憶重要事物」,因此就學時大部分都是需要背誦的科目,像是歷史、地理才需要做筆記,但數學這類偏計算的科目就很少用到筆記了。

但是進入職場之後,大部分做筆記則是為了「解決問題」,也就是從現有的零碎資訊或是事實,思考整理後推估下一步的行動。像是做會議紀錄就是為了釐清目前所有人的進度,再安排未來的行動;人脈筆記則是將認識的人分類,以因應未來可能的合作情況。

但也不是說開始工作後就不需要用到筆記的記憶功能了,像是上台做簡報時,就需要簡報上的關鍵字來提醒演講內容。若是考證照、或學語言增加競爭力,也需要抄筆記讓自己能在有限時間內記住更多的內容。由此可見,不論是學生或上班族,筆記都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避免6錯誤
先思考再下筆做筆記

然而,我們卻常看到許多筆記抄得密密麻麻的人,成績和工作效率卻反而很差,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這些人沒有先思考後再做筆記,以下是一般人在筆記上常犯的錯:

1.雜亂筆記:亂到自己也看不懂,除了不易理解外,還會降低複習的動力。

2.小筆記本:有些人會用A6的筆記本來抄錄所有東西,但由於版面太小,會降低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和邏輯思考力。

3.七彩筆記:在筆記中使用顏色是為了凸顯重點,但用太多顏色反而會找不到重點。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來,成功人士都習慣用--「清單式思考」!

清單都一樣嗎?

清單最基本的功能,是要幫助你記住要做的事情跟要買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清單有「路徑圖」的作用,清單就像是一個跳板或是發射台,從清單出發你可以去完成很多事情。我心知肚明自己有多愛「待辦事項」清單,因為這張單子讓我的行程不會走偏,但你可以製作的清單種類繁多,遠遠不僅於此。

好的、壞的、決定不了的:利弊對照表

你人生中的任何決定,都幾乎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買房子

▲換工作

▲生小孩

▲度蜜月

這些事情都算重大決定,都需要你深思熟慮。此時應該要跳出來的,就是利弊得失表,不論你是好玩或是認真,這樣的表列出來都可以發揮功能。最能讓利弊表好好表現一下的時候,就是你猶豫不決的時候。不過我一次通常只比較兩件事情,三件以上的選擇拿來比較,可能會比不做比較,還更令人混淆。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肯錫顧問公司、波士頓顧問公司、外商顧問、東大生……每個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為什麼呢?因為使用方格筆記本,有助於整理思緒

寫下條理分明的筆記,不但可以清楚整理腦袋中的想法,也使念書和工作變得更有趣且順心。

如果你讀書不得要領,那並不是你的「能力」有問題,問題可能出在你的「筆記」上。

例如以下這四種筆記,再怎麼努力都會事倍功半。

  • 「雜亂筆記」自己都看不懂了。
  • 「肥胖筆記」抄了一大堆,根本沒重點。
  • 「小筆記本」寫不了幾行,畫圖、表格的空間都不夠。
  • 「無縫筆記」沒有留白,密密麻麻看的頭皮發麻!

圖說明
 (看不懂,要回想很久。找不到重點。這樣的筆記根本浪費時間。)

使用方格筆記本,讓頭腦變聰明的方法,正確做就有三大優點

  1. 井然有序
  2. 不會遺忘
  3. 3秒重現

就以學英文來說,好筆記對英文讀寫能力超有幫助!聰明人的英文學習筆記會這樣做。
圖說明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邏輯思考把「片段知識」整合起來

記得前幾個月,在Bryan講授完A101職場大人學的課程後,有個同學

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課程中很多概念其實我自己也都知道、也曾片段的想過。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自己沒辦法像你們這麼有條理、這麼完整、這麼有全貌的把這些概念整理成樣。」 所以她問:「到底你們平常是怎麼思考? 怎麼訓練自己的思考力? 能讓自己把這些片段的東西都整合在一起呢?」

這問題確實還滿多人問過的。

我得說,邏輯思考能力其實在任何領域都很重要。 畢竟每個人平時都會累積各類「片段知識」。 但要能對人生產生巨大的效果,這些片段知識終得畫成一個圓才行。 但要把這些片段知識整合起來,除了少部分天資特別聰敏的人,大部分都是靠後天的努力。 Bryan是天生很聰明,所以看他思考總是毫不費力。 但我不像他這麼聰明,思考能力可是困苦又艱辛訓練起來的。 所以我還滿清楚,要把自己思考力磨利,不外乎就兩個方法:一種就是在那領域中待很久,透過長期的經驗、看過各類狀況,慢慢變得資深。 另一種方法就是我常做的,透過方法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

邏輯思考怎麼訓練?

但要怎麼訓練呢? 最簡單的起步,其實是透過寫作來練習

我自己在版上其實談過幾次這個概念:寫作其實等於自我思考的整理。

很多人懂很多事情,也可以透過聊天與別人分享。 但很有意思的是,你若要他們寫篇文章來談他們懂得的事情,他們卻往往寫不出來。 不然就是寫出來後,別人完全看不懂。 這通常就代表,他們對該主題的思考還不夠周延!

因為聊天分享,你可以沒有主軸、可以大家隨意討論、可以有表情與手勢來輔助內容。 可是要把一個概念寫成一篇文章並讓別人看懂,我們就得思考很多面向。 比方說,文章一開始要怎麼起頭、怎麼論述、怎麼解釋、怎麼讓論點周詳、怎麼補足論點的破綻、怎麼從讀者的角度回頭看哪裡還有不足?

換言之,論點要一步一步展開,這其實仰賴你佈局完整、也仰賴你對那主題有充足的論點。 我自己也有很多文章是寫了一半發現概念不夠周全、想寫卻總覺得卡住,最後被收在硬碟中再也沒機會見天日的狀況。 這是因為自己對那議題尚沒有夠完整的理解。 沒有理解就缺乏論述,缺乏論述當然就覺得寫不下去。 所以能寫的出來,多少表示自己整理內化到一定程度了....

也因此,每當有人問我怎麼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力,我就會建議大家多寫東西。 花時間架構出一篇讓別人能讀懂得文章,其實就是訓練自己的組織能力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職場之後,公司裡眾多的資料可能讓你感到驚訝:從報告書到會議資料、提案書、企劃書、公文或審議文件等,有各式各樣的資料需要撰寫。

年度暢銷書《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作者高橋政史斷定:「不要被製作資料的技巧弄得團團轉,而是要掌握製作資料的核心。」

上面提到的資料都是「簡報」或簡報的草稿。也就是說,製作資料的唯一核心,就是製作「簡報」筆記。不被繁雜的資料壓垮,做出高品質的簡報,只要使用「單一模式」,也就是「黃金三分割法則」。

圖說明

麥肯錫等外商顧問透過「事實→理由→結論」的流程推展故事。從一封郵件、企劃書,甚至上百頁的簡報,「黃金3分割法則」都可以確實且快速的彙整。

台灣、日本職場的環境,讓大多數工作者會看到事實(發現嚴重性),但是難以「依據事實正確思考(或等他人下指令)」,因此使用「黃金3分割」就是逼你要鍛鍊:自己描述事實,自己據以思考,自己就能提出問題點,自己找出行動的策略。這三塊,你一定要區分,一定要填寫。所有資料都要用黃金3分割,練習多了當然就會提升工作能力。

你所書寫的簡報筆記,正是建構你「現在的成果」「未來的成功」的關鍵。

圖說明

詢問是商務的基礎!筆記是自問自答的練習。

「工作=找出對方問題的解答」,醫生要問診,顧問、律師、業務、客服、設計師、工程師、老師……各行各業都要懂得問,才會知道客戶真正的需求。

3分割方格筆記的中央空間是唸書的學習筆記核心。對工作者則是透過筆記鍛鍊「詢問的能力」。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七歲的小資女黃詩芸,從大學念書的第一天就嘗到「透支」的滋味,從此啟動記帳模式。 八年來,透過精細地記帳,並採取精明節流、努力存錢的理財方式,才畢業兩年,就快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

從研究所畢業兩年,今年剛成為正式公務員的黃詩芸,如果沒有意外,今年年底,將存到她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不靠家人,只靠自己,二十七歲的黃詩芸怎麼辦到的?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黃詩芸,求學成長的過程向來不用媽媽煩惱,成績優異的她從高雄女中畢業後,順利考上政治大學。懷抱著興奮的心情北上的第一天,黃詩芸就經歷了一堂理財震撼課。

從宿舍報到開始,她驚覺,媽媽給的每個月六千元生活費「不夠用」,「一本原文書就要將近一千元」,再買生活日用品、繳宿舍冷氣儲值卡費用,第一天她就被「鐵定透支」的事實嚇到了。

「記帳,讓我意識到自己很窮」
積極工作 兼三個家教、展場服務員……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躍然紙上的圖文,是一個高中一年級學生的課堂筆記。
 
第一次對這個孩子的繪畫專長有深刻印象,是他在生涯規劃課堂裡,在寫給學長姐的回饋小卡上,用「仿FB打卡的畫面」,Tag兩位學長姐的名字,以及貼文內容(回饋)加上心情:很感動、很受鼓舞。
 
差別在於,他是手繪。
 
隔一週,我不小心瞄到他桌子上筆記本的一個角落,問他:「可以借老師欣賞一下嗎?」他微笑點點頭。原先,以為只有一角,拿起一看,原來是一整頁;以為只有一頁,繼而一翻,驚豔地發現是一整本!
 
我強作鎮定,不忘問他:「方便讓老師拍照、分享嗎?」取得他同意後,我在個人的臉書分享了幾張課堂中隨手翻拍筆記的照片,意外引起廣大迴響與轉貼分享。

文章標籤

Conifer綠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